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稻品种‘连粳7号’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分析
引用本文:王宝祥,谭维娜,卢百关,宋兆强,徐大勇.水稻品种‘连粳7号’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2):51-56.
作者姓名:王宝祥  谭维娜  卢百关  宋兆强  徐大勇
作者单位:1.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2. 连云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 连云港农科院4. 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资源筛选和抗性基因(QTL)定位”(SBK201122073);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抗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资源筛选、抗性基因定位及多基因聚合育种研究,抗黑条矮缩病水稻新种质创制”[CX(12)5112,1003-2);连云港市科技攻关计划超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中粳水稻新品种选育(农业,CN1201);国家水稻产业体系“水稻病虫草害预警及关键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CARS-01-02A).
摘    要:为分析水稻品种‘连粳7号’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获得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通过田间自然接种和室内人工接种方法,对‘连粳7号’及其与感病品种‘培矮64’衍生来的F2:3群体进行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连粳7号’发病率最高为12.25%,最低为5.5%。‘连粳7号’的亲本中,仅‘中粳川-2’的抗性与‘连粳7号’相近。另外,‘连粳7号’对灰飞虱不具有抗性,所以‘连粳7号’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是品种本身对病毒的抗性所致。连粳7号/培矮64 F2:3群体中,各个家系表型呈现连续分布,并具有超亲分离特点,说明抗性由多基因控制。最终,通过BSA法获得与抗性位点紧密连锁的标记RM287。综上,‘连粳7号’对黑条矮缩病具有较强抗性,抗性来自亲本‘中粳川-2’,标记RM287将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培育抗黑条矮缩病水稻新品种提供有力工具。

关 键 词:食用  食用  
收稿时间:2013/8/12 0:00:00
修稿时间:9/3/2013 12:00:00 AM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