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贵州山区粳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育种途径探讨
引用本文:余本勋.贵州山区粳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育种途径探讨[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8):32-34.
作者姓名:余本勋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毕节,55170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喀斯特山区水稻、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新品种(组合)选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贵州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和超级品种选育","粳稻不育系BJ-1A及其组合选育与示范",毕节地区科技局"水稻新品种(组合)选育研究"(毕科合字(2006)02)号 
摘    要:利用2000—2009年连续10年贵州省粳稻区试,69个品种(次)试验资料,采用多元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了贵州山区粳稻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对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结实率〉穗粒数〉有效穗〉千粒重,其中结实率、穗粒数、有效穗与产量的相关和回归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和回归不显著。提出了贵州山区粳稻育种应在适当增加穗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基础上重点提高结实率的育种途径。

关 键 词:贵州山区  粳稻品种  产量构成因素  育种途径
收稿时间:2010/4/28 0:00:00
修稿时间:2010/7/26 0:00:00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村小康科技》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村小康科技》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