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两种形态学方法的柔鱼类耳石判别比较
引用本文:苏杭,方舟,陈新军.基于两种形态学方法的柔鱼类耳石判别比较[J].海洋渔业,2015,37(4):293.
作者姓名:苏杭  方舟  陈新军
作者单位: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2.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3.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    要:根据我国鱿钓船2013年6~7月在北太平洋海域采集的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和2013年5~10月在东太平洋海域采集的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样本,对传统测量法选取的9项形态参数和傅里叶分析法选取的77个傅里叶系数进行判别,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判别效果。结果发现,北太平洋柔鱼耳石翼区开口处上端较长且翼区宽大,赤道茎柔鱼翼区开口处下端较长且侧区有突起;而各项参数值也均有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认为,传统测量法中总长与胴长之比(TSL/ML)和最大宽度与胴长之比(MW/ML)两个主成分的得分较高,散点图有较大重叠;而傅里叶分析的前1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总变异的70%以上,散点图重叠较少,效果较好。逐步判别分析的结果认为,背区长(DLL)、侧区长(LDL)、翼区宽(WL)、吻区宽(RW)与胴长之比可列入传统测量法的判别函数中,判别正确率为94%;傅里叶分析中的12项傅里叶谐值可列入判别分析,总判别率为99%。总体而言,两种方法的判别正确率均较高,而傅里叶分析法则相对更为有效。本文可为柔鱼类的种类和种群判别研究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关 键 词:耳石  传统测量法  傅里叶分析法  柔鱼  茎柔鱼  逐步判别分析

Comparative study of Ommastrephida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statolith shap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渔业》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渔业》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