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长期施氮肥对黄棕壤微生物生物性状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
作者姓名:王静  王磊  刘耀斌  章欢  张辉  汪吉东  吴建燕  张永春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江苏耕地保育科学观测站 南京 210014;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南京 21009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江苏耕地保育科学观测站 南京 210014;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 镇江 21202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江苏耕地保育科学观测站 南京 210014;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南京 210095;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 镇江 212023;烟台泓源生物肥料有限公司 烟台 264000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90259)、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10-B9)、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BE2019378)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8YFD0200505)资助
摘    要:基于黄棕壤小麦-甘薯轮作的长期定位试验,探究不同施氮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潜在调控因子,为科学施氮提高土壤质量和改善土壤生态功能提供依据。试验选取始于2011年4个施氮处理: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施化学氮肥(NPK)和化学氮肥配施有机肥(NPKM),调查两季作物收获后土壤MBC和MBN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碳氮利用效率的变化,并通过冗余分析(RD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明确调控弱酸性黄棕壤中MBC和MBN变化的潜在因素。小麦和甘薯两季的结果表明:施氮肥降低了土壤MBC、MBN含量和蔗糖酶(SSC)、脲酶(SUE)活性,与NPK处理相比, NPKM处理增加了MBC、MBN含量和SSC、SUE活性。长期施用氮肥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养分[全氮(TN)和矿质态氮(MN)]含量,但施氮肥显著降低土壤p H以及微生物的碳氮利用效率。与小麦季相比,甘薯季土壤SOC和MN含量有所下降,而MBN含量和SSC活性有所升高。RDA和SEM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强化了MBC与MBN、SSC与MBC以及SUE与MBC之间的关联性;不同施氮处理下土壤p H、有机碳、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的碳氮利用效率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MBC、MBN含量和SSC、SUE活性,其中p H是调控土壤MBC变化的直接因素,而土壤SSC和SUE活性与MBC、MBN含量相互影响。长期施用氮肥降低了黄棕壤MBC、MBN含量和酶活性,化学氮肥配施有机肥有利于缓解生物性状的下降,土壤p H是影响MBC变化的主要因素,小麦-甘薯轮作中土壤微生物强烈的碳代谢过程利于增加MBN。

关 键 词:黄棕壤  氮肥  微生物生物量  酶活性  潜在调控因子
收稿时间:2020-07-18
修稿时间:2020-09-2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