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ITS和trnL-F序列的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
引用本文:李云霞,兰芙蓉,常朝阳.基于ITS和trnL-F序列的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11):187-193.
作者姓名:李云霞  兰芙蓉  常朝阳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0155)
摘    要:【目的】探讨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的系统学关系,为该属植物的研究提供分子系统学方面的资料。【方法】以青藏高原16种棘豆属植物27个地理种群标本为试材,提取其总DNA后,分别对ITS序列和trnL-F序列进行PCR扩增、纯化及测序,并对所测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用Kimura 2-parameter距离模型计算各序列间的进化距离,以乌拉特黄耆(Astragalus hoantchy)和多枝黄耆(A.polycladus)为外类群,利用MEGA软件构建基于ITS序列和trnL-F序列的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ITS序列对位后长度为710bp,有58个简约信息位点,G+C平均含量为54.3%,该序列的平均进化距离为0.016,但进化距离总体较小。trnL-F序列对位后长度为867bp,有94个简约信息位点,G+C平均含量为33.7%,该序列的平均进化距离为0.018,总体进化距离较ITS序列大。ITS序列较叶绿体trnL-F序列含有较多的系统发育信息。在基于2个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大花棘豆亚属除少数居群外均形成单系分支,说明以心皮有无隔膜来划分棘豆属属下分类系统可以较好地获得分子系统学的支持;但在其他亚属及组水平上,并不构成单系。【结论】棘豆属各类群间系统发育信息含量明显较低,说明棘豆属物种分化发生较晚,尤其是在青藏高原这样一个始于第三纪造山运动的年轻区域,其棘豆属物种的新近起源和形态的快速分化还难以在遗传水平上固定下来。

关 键 词:棘豆属  ITS序列  trnL-F序列  系统发育  青藏高原
收稿时间:4/7/2011 12:00:00 AM

Molecular phylogeny of Oxytropis DC.of Qinghai-Tibetan-Plateau by ITS and trnL-F sequences
LI Yun-xia,LAN Fu-rong,CHANG Zhao-yang,GUO Ze-kun.Molecular phylogeny of Oxytropis DC.of Qinghai-Tibetan-Plateau by ITS and trnL-F sequences[J].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 of Agr and,2011,39(11):187-193.
Authors:LI Yun-xia  LAN Fu-rong  CHANG Zhao-yang  GUO Ze-kun
Institution:LI Yun-xia,LAN Fu-rong,CHANG Zhao-yang,GUO Ze-kun(College of Life Sciences,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
Abstract:
Keywords:Oxytropis DC    ITS sequence  trnL-F sequence  phylogenetic analysis  Qinghai-Tibetan Plateau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