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PMF和Pb同位素的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分布及来源解析
作者姓名:陈锦芳  方宏达  巫晶晶  林锦美  蓝伟斌  陈进生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福建 厦门 361021;集美大学水处理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 厦门 361021,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集美大学水处理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 厦门 361021,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集美大学水处理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 厦门 361021,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集美大学水处理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 厦门 361021,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集美大学水处理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 厦门 361021,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福建 厦门 3610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0039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J01700);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KLECRA20160FP06);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15286,JA15261,JAT160277,JAT170308)
摘    要:为阐明九龙江中下游沿岸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污染现状及来源,测定了该区域土壤中Cr、Ni、Cu、Zn、As、Cd、Pb的含量及Pb同位素比值。结果显示研究区域过去20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Cd增长幅度最大;空间上,除Cd外,不同功能区组间重金属差异显著,反映出研究区域受到了人为活动的显著影响,高Cd浓度现象可能是农业污染造成的一种普遍的共有现象;潜在危害指数评价法显示该区域大部分站点属于中等生态风险区域,主要贡献因子为Cd;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分析结果均显示土壤重金属主要来自5种污染源,PMF法得出这些污染源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工业源(26.3%)交通源(23.2%)自然源(22.0%)农业源(16.2%)其他混合源(12.0%);三端源混合模型结合Pb同位素示踪法得到交通源、燃煤和工业源对九龙江土壤中重金属Pb的贡献率分别为57%、34%和9%。三种源解析方法所得结果吻合,三者均能较好地解析土壤中重金属,可以构成互补的多元源解析体系。

关 键 词:重金属  铅同位素  PMF  源解析
收稿时间:2018-09-1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