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氮素盈余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以德州市为例 |
| |
作者姓名: | 刘宏元 张爱平 杨世琦 邢磊 杨正礼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
| |
基金项目: |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01834) |
| |
摘 要: | 山东省德州市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大量施用氮肥以及氮素流失是该地氮素污染的重要原因,设定合理的氮素盈余指标体系迫在眉睫。本研究以田间试验研究和文献荟萃为基础,探究德州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氮素盈余情况,建立该地氮盈余指标体系,并运用欧氏距离法对德州市当前氮素管理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德州市整个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轮作周期氮素盈余量为196.84 kg N·hm~(-2)·a~(-1),小麦季氮素盈余量为111.07 kg N·hm~(-2),玉米季氮素盈余量为85.77 kg N·hm~(-2)。氮素盈余量在30~70 kg N·hm~(-2)·a~(-1)时为德州市整个轮作周期氮素盈余量推荐值;德州市小麦季氮素盈余量推荐值为10~50 kg N·hm~(-2);德州市玉米季氮素盈余量推荐值为20~60 kg N·hm~(-2)。在氮素的损失方面,氨挥发以及淋洗是氮素损失的主要去向。小麦季的氮素污染程度高,玉米季氮素污染程度相对较低。运用欧氏距离法计算德州市氮素管理水平(A值)为0.63,属于中级管理水平。综上,德州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氮素含量较高,从而导致氮素大量损失。加强氮素管理水平,提高氮素利用率是德州市氮素资源管理的长期任务。
|
关 键 词: | 氮素盈余量 指标体系 欧氏距离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 德州市 |
收稿时间: | 2018-09-0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