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模式对玉-麦周年轮作系统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李岚涛 任丽 尹焕丽 郭娅 王海标 张倩 王宜伦 |
| |
作者单位: |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郑州 450002,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郑州 450002,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郑州 450002,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郑州 450002,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郑州 450002,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郑州 450002,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郑州 45000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23B02)资助 |
| |
摘 要: | 为明确适宜豫北平原夏玉米-冬小麦一体化种植的高效施氮管理模式,2016—2017年分别在豫北典型高产田区河南省鹤壁市和中产田区河南省原阳县开展了夏玉米-冬小麦周年轮作不同施氮模式对夏玉米与冬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影响的田间试验。共设5种处理:不施氮肥(T1)、普通尿素按210 kg(N)?hm?2一次性基施(T2)、普通尿素分次施用且总施氮量同T2(T3)、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氮素减量施用(T4)和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氮素足量施用(T5)。分别于夏玉米和冬小麦关键生育期测试叶片SPAD值、植株与籽粒氮含量及生物量等氮营养指标,并于成熟期测定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分析计算植株氮积累量与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处理间,高、中产区夏玉米与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氮素营养指标整体变化趋势均为T5T4T3T2T1。产区间,各处理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性状及氮营养指标均表现为高产区显著优于中产区。综合各处理平均值,高产区夏玉米产量、植株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相比于中产区分别平均提高58.0%、19.2%和47.1%,冬小麦增幅则分别为34.7%、33.3%和85.9%。氮利用效率方面,高、中产田在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100kg籽粒需氮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T5T4T3T2T1,处理间差异显著;氮素收获指数则与此相反。豫北平原夏玉米-冬小麦周年轮作制在作物稳产甚至增产条件下,采用尿素与缓释氮肥掺混配施的氮肥优化施用模式不仅可有效减少肥料用量,还能显著提升肥料利用率,降低氮肥损失。
|
关 键 词: | 夏玉米-冬小麦轮作 高、中产田 尿素 缓释氮肥 氮肥利用率 |
收稿时间: | 2019-03-27 |
修稿时间: | 2019-06-1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