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煤矿土地复垦为草地的适宜性评价方法与应用 |
| |
作者姓名: | 张紫昭 郭瑞清 周天生 朱建华 鲜全 |
| |
作者单位: | 1. 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1. 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2. 伊犁州地质环境监测站,伊宁 835004;,3. 新疆地质环境监测院市场项目管理办公室,乌鲁木齐 830006;,4. 新疆地矿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大队,乌鲁木齐 83005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资助(2015CB251600);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资助(1212011120477) |
| |
摘 要: |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工作的基础,其评价结果直接决定将来土地复垦的方向和类型。该文以新疆15个煤矿为研究背景,选取了土地待复垦单元土地损毁后的地面坡度、损毁土地深度或压占区堆积物平整量、土地损毁后复垦土源保证率、土壤中黏粒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覆土厚度和土地复垦单元可用于灌溉的地表径流量等7个因素作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因子,构建了适合新疆煤矿土地复垦为草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15个煤矿的76个待土地复垦单元作为学习样本,首先采用Q型聚类分析方法将76个样本划为4类,将分类结果与以往结合规范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其结果唯一,符合实际且更加精确;然后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对76个样本进行训练,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模型,采用回代估计方法对样本逐一进行检验,正确率达到98.7%。将该评价模型应用到新疆尼勒克科尔克煤矿和新疆皮里青煤矿,对2个煤矿的11个待土地复垦单元其复垦为草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评价分类结果与神经网络模型、因子和聚类联合分析的分类结果一致,分类结果符合规范分类结果范围且更加精确和符合实际。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可为新疆煤矿土地复垦工作提供参考。
|
关 键 词: | 土地复垦 聚类分析 煤矿 草地 适宜性评价 分类指标体系 判别模型 |
收稿时间: | 2015-04-09 |
修稿时间: | 2015-05-11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