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恢复源和母本基因型对提型雄性不育胞质杂交小麦几个主要性状的效应
引用本文:范濂,王福亭.不同恢复源和母本基因型对提型雄性不育胞质杂交小麦几个主要性状的效应[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0(1).
作者姓名:范濂  王福亭
作者单位:河南农学院农学系,河南农学院农学系
摘    要:用6个提型不育系和6个相应保持系为母本,4个恢复源为父本配成24个杂交小麦组合和24个相应系保持系杂种。大多数杂交小麦在单株产量上比相应保持系杂种F_1减产。但一些以6172(普里美皮恢复源)为父本和以mst九兰39为母本的组合却表现增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恢复源间,母本基因型间及两者互作对增减产的效应差异显著。因恢复源增产的杂交小麦每小穗平均粒数增多,因母本基因型效应增产的则每株穗数增多。提型胞质杂交小麦比相应保持系杂种增产可能是核质互作的结果。它表明,如果亲本选配得当,杂交小麦不但可以充分发挥由核基因互作产生的杂种优势,而且还可能得到核质杂种的有利效应。提型胞质杂交小麦的株高和穗数普遍比相应保持系杂种降低。各个不育系对不同恢复源的易恢复性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只要掌握恢复源多样化,在未转育不育系前似可不必先对轮回亲本作易恢复性测定。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