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部地区紫色土近30年来土壤肥力与生产力演变趋势分析
引用本文:王齐齐,徐虎,马常宝,薛彦东,王传杰,徐明岗,张文菊.西部地区紫色土近30年来土壤肥力与生产力演变趋势分析[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24(6):1492-1499.
作者姓名:王齐齐  徐虎  马常宝  薛彦东  王传杰  徐明岗  张文菊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贵州省农科院自主创新专项(2014007);中欧农田土壤质量评价及提升技术合作项目(2016YFE0112700)资助。
摘    要: 【目的】 紫色土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泛,面积约1889 × 104 hm2,近年来紫色土面临着土壤肥力和质量下降等问题。本研究以我国西部地区的8个紫色土长期定位试验监测点为对象,对近30年来紫色土的养分和生产力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探明农民长期常规施肥管理模式下紫色土肥力的演变特征,为土壤养分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性的指导。 【方法】 利用时间趋势分析和中值分析的方法,分别总结了紫色土土壤有机质 (SOM)、全氮 (TN)、有效磷 (AP)、速效钾 (AK)、pH、碳氮比以及小麦、玉米、甘薯产量在不同监测阶段的演变特征和总体变化趋势,分析了紫色土常规施肥管理模式下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变化趋势;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分别对上述6个肥力因子和三种作物产量进行分析,探究了紫色土土壤肥力的主要贡献因子和紫色土作物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 【结果】 与初始监测阶段相比,29年常规施肥下紫色土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无显著变化,但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以不同程度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在 2011—2016 监测阶段的平均值为15.34 mg/kg,比初始监测阶段 (6.10 mg/kg) 显著提高了151.4%;土壤速效钾含量在 2011—2016 年的平均值比初始监测阶段 (1988—1992年) 增加了17.23 mg/kg (提高了23.1%)。29年常规施肥管理模式下紫色土pH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比初始监测阶段降低了0.24个单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紫色土土壤肥力的两个决定因子是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主要障碍因素是较低的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紫色土整体作物产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分别为土壤pH、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肥力因子为土壤pH,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的肥力因子为土壤有效磷,对甘薯产量影响最大的肥力因子为土壤速效钾。 【结论】 近29年来,在常规施肥管理模式下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显著上升,一方面提高了玉米、甘薯生产力,但却导致了养分的不平衡,紫色土全氮含量和pH出现了下降,导致小麦产量出现下降风险。紫色土肥力的障碍因子是较低的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所以农民常规施肥不利于紫色土的培肥,应该注重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在提高土壤磷和钾有效性的同时,保持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平衡。

关 键 词:紫色土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    常规施肥    产量    演变特征
收稿时间:2018-05-16

Change of soil fertility and productivity of purple soil in Western China in recent 30 years
WANG Qi-qi,XU Hu,MA Chang-bao,XUE Yan-dong,WANG Chuan-jie,XU Ming-gang,ZHANG Wen-ju.Change of soil fertility and productivity of purple soil in Western China in recent 30 years[J].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2018,24(6):1492-1499.
Authors:WANG Qi-qi  XU Hu  MA Chang-bao  XUE Yan-dong  WANG Chuan-jie  XU Ming-gang  ZHANG Wen-ju
Institution: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Improving of Arable Land,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