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灌溉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胡廷飞 王辉 谭帅 |
| |
作者单位: | 湖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长沙 410128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85);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5A084);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JC2032) |
| |
摘 要: | 为揭示再生水灌溉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潮土、紫色土和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清水灌溉为对照(CK),研究了再生水灌溉(RW)、再生水-清水混合灌溉(RW-2)及再生水-清水交替灌溉(ARW)3种灌溉模式下土壤团聚体含量及稳定性、土壤总有机碳、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及其对土壤总有机碳贡献率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灌溉模式下,3种土壤团聚体均以大团聚体(>0.25 mm)为主,干筛和湿筛处理大团聚体比重分别为89.56%~97.91%和67.95%~81.81%;相比CK,潮土和水稻土各处理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及几何平均直径(GMD)均降低,但水稻土差异不显著,紫色土MWD和GMD则显著增长(P<0.05);潮土和紫色土各处理总有机碳含量及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增长(P<0.05),水稻土变化不显著;3种土壤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是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8.83~29.95倍,前者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贡献率为89.42%~97.09%,后者贡献率为2.91%~10.58%。从改善土壤团聚状况及有机碳固持方面考虑,在紫色土和水稻土上进行再生水灌溉更适合,其中紫色土以RW模式改善效果最好,水稻土更适合采用RW-2模式。
|
关 键 词: | 再生水 灌溉模式 团聚体 有机碳 |
收稿时间: | 2019-08-3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