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柞蚕化性类型地区性的原因研究
摘    要:1.我国柞蚕生产,从山东的费县(35°25′)经河南的嵩县(34°05′)甘肃的天水(34°05′),东北西南的一条线,是自然产生一化性地区的最北界,简称一化线。从山东的泰安(36°09′)经河南的林县(36°03)至甘肃的平涼(35°25)也是东北西南的一条线,是自然产生二化性地区的最南界,简称二化线。2.滞育蛹的产生能否,靠蚕兒时期营养积累的多少,营养积累多蛹体滞育,;反之营养积累少,蛹体不滞育。营养积累的多少,全靠蚕兒摄食时间的长短,饲料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影响摄食长短的因子很多,主要的是气温、体温和饲料。气温和体温超过或不到摄食温度范围(13—27.5℃),则停止摄食。影响气温和体温高低的因子很多,主要的是日照长短和强弱;其次是纬度、降水、云量、湿度、植被、风、地势、方位、坡度、饲料和人为因素……等等。老硬的饲料,蚕兒不喜食,生活在上面停食的时间多;柔嫩的饲料,蚕兒喜食,摄食的时间多。影响饲料老嫩的因子也很多,如:日照、气温、降水、湿度、风、地势、土质、肥分……等等。这些因子对蚕兒的作用是有机的相互连系、相互制约着的统一整体,它们不仅影响蚕兒的化性类型同时形成蚕兒适应地区、季节条件的不同体型、体色和辉点等。3.本试验证明:二化性品种在春季羽化产卵后,高温催青,高温饲育催蚕,低温饲育壮蚕,全龄饲料柔嫩,营养充足,是促使蛹体滞育的主要条件。根据二化性品种化性遗传性与环境条件关系。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第一世代从早春低温环境条件下开始,接触渐升温度完成产生不滞育蛹,第二世代由夏季开始,在高温后期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条件下完成产生滞育蛹。这种特性是自然环境条件长期影响下和人工选择形成的,化性遗传动摇性依地区品种特点而有不同。化性遗传动摇的品种易受放养环境影响发生化性变化。本试验得到控制产生滞育蛹的方法,同已经在东北使用的“二化一放”道理相同,都是利用二化性品种第二世代化性遗传的环境条件表现出来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