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食用玫瑰组培中外植体褐化的控制
引用本文:贾玉娟,丁天明,孙向春,秦新惠,刘永强.食用玫瑰组培中外植体褐化的控制[J].林业实用技术,2018(9).
作者姓名:贾玉娟  丁天明  孙向春  秦新惠  刘永强
作者单位: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摘    要:在食用玫瑰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现其外植体褐化现象十分严重,直接影响组培苗的成活率,决定着食用玫瑰组培工作的成功与否。为了控制外植体的褐化,分别进行了取材时间的不同选取、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选取、不同抗氧化剂的处理、消毒处理时间的不同等相关试验,结果表明:10月中旬取材能大大地降低污染率,且褐化程度低;选取茎尖及腋芽带茎段的外植体,其褐变率低;食用玫瑰外植体消毒前,使用2.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降低其褐化;深消毒中用0.1%的氯化贡溶液处理消毒效果佳,但处理时间的长短也很关键的,应根据材料的木质化程度选择适宜的处理时间。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