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籼稻区不同种植模式的效益比较及经营问题——以湖南省为例 |
| |
作者姓名: | 李俊杰 纪龙 梅冬 李建平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 31000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水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CARS-01-53);农业农村部课题“稻谷市场分析预警”(11200009);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应急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构建及投入机制研究——以水稻和小麦为例”(Y2021YJ03) |
| |
摘 要: | 基于湖南省长沙县、岳阳县、临澧县和益阳市大通湖区4个主产县(区)水稻种植户微观调研数据,按早稻、双季晚稻、一季稻以及再生稻的种植模式分类,对不同模式成本效益的变化趋势、不同规模经营效益等进行了分析,并探析了不同模式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和区域问题。结果发现,不同种稻模式和主体单位面积净利润均呈下降趋势,适度规模具有成本优势;再生稻效益较好,但面临制度和技术限制;籼稻区面临的共性和区域问题包括机械化率低、信贷成本高、品牌效应弱等。基于此,从政府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社会化服务、畅通信贷渠道、引导订单化生产、将再生稻纳入粮食统计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我国籼稻生产经营效益的政策建议。
|
关 键 词: | 籼稻 双季稻 种植制度 成本效益 湖南 |
收稿时间: | 2022-10-27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稻米》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稻米》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