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麦育种中质量性状在早期世代中的遗传
引用本文:徐大勇,孔繁荣.大麦育种中质量性状在早期世代中的遗传[J].大麦与谷类科学,1987(4).
作者姓名:徐大勇  孔繁荣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啤酒大麦中心,连云港市啤酒大麦中心
摘    要:通过两个人麦品种(Hovdoum vulgare L.elnend lam)的杂交,我们研究了两个数量性状和两个质量性状在F_3和F_4代的表现。结果表明:糊粉粒的颜色和游离态β-淀粉酶的水平这两个质量性状分别由两个独立的单个基因控制。两个数量性状氮的含量及β-淀粉酶的活力具有明显相关的很高遗传力。进一步地研究表明:氮的含量和β-淀粉酶活力与游离态β-淀粉酶水平呈负相关。在F_3代中进行选择是可以得到这些性状的。基因的实变体也将被保存在这些选出的株系中。在任何作物的育种中,由于受到所选拔的个体、株系数量上的限制,因此在早期选择优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一般最初的选择通常是单遗传性状,对于数量性状的遗传性知道的越多,越有利于进行与早期世代的选择。目前对大麦的质量性状在早期世代中的遗传性研究是很少的。Rutger.al(7·8)在随机的F_4代株系中研究了农艺性状和质最性状的遗传力,其结论是:麦芽质量性状的遗传力一般高于农艺性状,特别是产量性状。 Rasmussgn和Glass(5)认为在F_3代中宜选择β-淀粉酶的活力,对籽粒饱满度和大麦浸出物的选择不全有效;由于氮的含量的遗传力在不同组合中差别较大,所以,对含氮最的选拔是无效的。除了对大麦早期特性的遗传性,人们对通过掌握性状的内在联系来选择相对性状的研究也不够。Don Hatog and lainbert(3)发现氮含量与β-淀粉酶活力呈正相关,而大麦浸出物与氮含量,β-淀粉酶活性均呈负相关。他们认为:这些关系不利于同时改进这三种性状。这篇报告主要是针对大麦杂交育种中F_3、F_4世代的糊粉粒的颜色、游离β-淀粉酶水平,氮含量及β-淀粉酶的总活力的遗传性问题,以及他们的联系。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