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分处理对华中地区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鄢紫薇 高璟赟 张秀玲 杜丽君 徐晗 王玺 胡岚 林杉 胡荣桂 |
| |
作者单位: |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0;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天津300191;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
| |
基金项目: | 武汉市应用基础前沿项目(2020020601012284) |
| |
摘 要: | 为探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土壤碳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湖北咸宁和湖南长沙的稻田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4种土壤含水率,即40%、70%、100%和200%田间持水量(WHC)下土壤过氧化物酶、酚氧化酶活性以及酚类物质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咸宁土壤的酶活性高于长沙土壤,两种土壤酚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酚类物质含量随培养时间总体呈动态平衡,在40%WHC下最高,而在200%WHC下最低;土壤DOC含量在较高(100%WHC、200%WHC)含水率下较高,而在较低(40%WHC、70%WHC)含水率下较低。酚氧化酶活性在培养前期较低,在培养的第5~15 d较高,咸宁水稻土最高值为260.76nmol·g-1·h-1,长沙水稻土为107.10 nmol·g-1·h-1。较高水分处理(200%WHC)下,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培养后期活性较高,最高值达到929.66 nmol·g-1·h-1。相关性分析表明,DOC含量与过氧化物酶活性、酚氧化酶活性、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有机质低的土壤。较高含水率(100%WHC、200%WHC)可显著提高土壤的酚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且在较高含水率条件下土壤酚类物质含量和DOC含量均较高。
|
关 键 词: | 过氧化物酶 酚氧化酶 含水率 酚类物质 可溶性有机碳 |
收稿时间: | 2021-06-17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