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条播方式黄麻群体光合性状和干物质生产的研究
引用本文:刘锦豪,罗国兴.不同条播方式黄麻群体光合性状和干物质生产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6(2).
作者姓名:刘锦豪  罗国兴
作者单位:农学系 (刘锦豪),农学系(罗国兴)
摘    要:本试验以圆果种黄麻粤圆5号(Corchorus capsularis L.cv.Guangdong 5)作供试品种,研究了在两种种植密度和两种株距下宽窄行条播和等行条播两种条播方式的群体光合性状及其干物质生产的变化。 各生长期不同条播方式的群体叶面积、比叶重,净同化率以致干物质产量均差异不显著,旺长期不同条播方式的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差异不显著。旺长期宽窄行条播群体内水平光强度分布不均匀。试用群体的自动调节现象来解释这一结果。不同条播方式下经济系数保持恒定。 两种株距的群体总叶面积和干物质产量都有显著差异。同一密度下行株距比值大的群体内光强度增加是由于叶面积小的缘故。在试验范围内,总叶面积与干物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8),平均净同化率与干物质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588),总叶面积和平均净同比率的变异是干物质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因此,生产上只要密度和株距适当,应因地制宜着重考虑选用有利于耕层土壤疏松和排灌保墒,便于人工和机械化操作,从而节省劳力,提高肥力的条播方式。确定条播方式以后,结合有利于群体叶面积的发展和净同化率的提高的栽培措施,就足以提高干物质产量,即最终提高麻皮产量。企图一律采用宽窄行条播来提高干物质产量的可能性不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