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西南山地不同林下经济模式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作者姓名:曾清苹  何丙辉  秦华军  李 源  吴耀鹏  田艳琴
作者单位: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2.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贵阳 550025;3. 重庆市涪陵区林业局 重庆 408000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林业)科研专项(201104043)、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CSTC2009AB1115)、西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SWU208048)和西南大学生态学重点学科“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资助
摘    要:以西南山地桉树林下养禽(T1)、桉树林下养食用菌(T2)、麻竹林下养禽(T3)、麻竹林下养食用菌(T4)、马尾松林下养畜(T5)、黄葛树林下种草(T6)6种典型林下经济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样地比较法对各模式下植物群落的物种重要值(P)、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w)、Alatalo优势度指数(Ea)、相似性指数Jaccard(Cj)和Sorenson(Cs)以及多样性阈值(Dv)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不同林下经济模式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6模式下植物种类最丰富,为11种;而T3和T4模式下植物种类最少,仅有2种。各经济模式均无灌木层,草本层为群落优势层。空心莲子草是T1和T2模式的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67.16%和71.00%;桑树是T3和T4的优势种,重要值高达74.91%和72.82%;T5和T6优势种分别是竹叶草(54.10%)和牛鞭草(59.51%)。在不同林下经济模式中,植物丰富度指数(S)依次为T6T1T5=T2T3=T4,多样性指数H′呈T6T1T5T2T4T3,均匀度Jw呈T5T6T2T1T4T3,优势度指数Ea呈T5T4T3T2T1T6。林下经济模式与相应的纯林对照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以T3和T4最高,Cj和Cs均为1.0;其次是T6,Cj和Cs分别为0.44和0.62;T1最小,Cj和Cs分别为0.15和0.27。植物多样性阈值评价结果显示,T6模式植物多样性阈值最高,属于多样性较好类型;而T3和T4模式多样性阈值最低,属于一般类型。林下种养殖改变了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且不同种养殖方式影响结果不同,其中以林草模式影响最小,为林地干扰下植物群落最丰富的模式。

关 键 词:西南山地  林下经济模式  植物群落  重要值  植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阈值
收稿时间:2015-10-26
修稿时间:2015-12-07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