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剖面不同层次标记硝态氮的运移及其后效 |
| |
作者姓名: | 张丽娟 巨晓棠 张福锁 彭正萍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94;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保定,071001 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94 3.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保定,07100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
| |
摘 要: | 【目的】以北方半干旱湿润区潮土为对象,探讨土壤剖面不同层次硝态氮(NO-3-N)的运移及其后效。【方法】采用外源标记微注射法,设置田间微区试验。【结果】在试验水氮管理条件下,15、45、75 cm 3个标记处理分别向下迁移了65、35、25 cm,但均未移出作物根区(1 m)。播后至冬前3个标记处理100 cm处土壤溶液NO-3-N浓度变动较小,生长后期小麦15、45 cm标记处理出现上升,而菠菜则有所降低,两种作物的75 cm标记处理在整个生长季持续上升,说明作物对75 cm标记硝态氮利用程度较低。夏玉米对前茬标记氮的利用率为2.1%~5.6%,其中以标记45 cm土层处理残效最高;15 cm和45 cm 2个标记深度前茬小麦京411显著高于前茬小麦小偃54。【结论】土壤剖面不同层次累积硝态氮在作物生长季内未发生强烈的淋洗,但表现出上层标记硝态氮移动距离长,下层移动距离短的规律;100 cm处土壤溶液NO-3-N浓度的动态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物根区内氮素利用的状况;后茬作物对标记于土壤剖面不同深度的硝态氮的利用是很有限的,与前茬作物吸收、土壤剖面硝态氮的运移及残留密切相关。
|
关 键 词: | 15N 小麦 菠菜 玉米 累积氮利用率 |
收稿时间: | 2006-12-07 |
修稿时间: | 2006-12-07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