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对冀西北栗钙土土壤物理性状及莜麦生长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王岩 刘玉华 张立峰 窦铁岭 |
| |
作者单位: | 1. 农业部张北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张北 0764502.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保定 071000;1. 农业部张北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张北 0764502.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保定 071000;1. 农业部张北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张北 0764502.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保定 071000;1. 农业部张北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张北 0764502.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保定 071000 |
| |
基金项目: |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20100305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5B05) |
| |
摘 要: | 为了探索不同耕作方式对冀西北栗钙土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及莜麦生长的影响,以河北省张北县10 a栗钙土长期定位试验莜麦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免耕、松耕和翻耕对莜麦田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土壤硬度及莜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松耕和翻耕可以显著降低莜麦播种期到拔节期土壤容重,播种期免耕土壤容重1.49 g/cm3,松耕和翻耕分别为1.31和1.30g/cm3;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含水率影响不大;免耕显著提高土壤硬度,拔节期免耕土壤硬度58.51kg/cm2,为松耕1.74倍(P0.05),为翻耕2.53倍(P0.01);栗钙土土壤硬度与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关系模型表明高土壤容重条件下土壤硬度对土壤含水率更敏感,低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土壤硬度对土壤容重更敏感;免耕莜麦株高和叶面积生长受到抑制,穗数和穗粒数显著降低,经济产量413.79 kg/hm2,分别为松耕和翻耕的62.27%和51.64%。栗钙土莜麦田免耕与松耕、翻耕相比土壤容重大,土壤硬度高,莜麦产量显著降低;3种耕作方式中,松耕是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的耕作措施。
|
关 键 词: | 土壤 含水率 硬度 耕作方式 容重 莜麦 栗钙土 |
收稿时间: | 2013-07-26 |
修稿时间: | 2014-01-1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