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束鹿凹陷古近系油气成藏模式与主控因素
引用本文:李先平,吴东胜,周从安,孙少川.束鹿凹陷古近系油气成藏模式与主控因素[J].长江大学学报,2015(32):1-6.
作者姓名:李先平  吴东胜  周从安  孙少川
作者单位:1. 中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2.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100
摘    要:在综合分析石油地质基本条件、油气分布以及预测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基础上,明确了束鹿凹陷古近系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鼻状构造与断裂系统的交叉有利于圈闭形成,西斜坡内带的鼻状构造翼部易形成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断层连通性及生储盖组合控制油气的运移方式,古近系深层以平面侧向运移为主,浅层以断层的油气垂向运移为主,由此可建立深层侧向运聚、浅层垂向运聚等2种成藏模式;构造格局、岩相组合与油气源的空间配置控制油气分配,依据油气运移网络、储盖组合划分的成藏组合和成藏带中,成熟烃源岩体积与探明储量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综合评价认为,束鹿凹陷古近系以南洼槽周缘地区、西曹固西斜坡中段为岩性、地层圈闭,是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带。

关 键 词:成藏模式  油气运移  古近系  束鹿凹陷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