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高产小麦产量形成的生理特点
引用本文:张重义,王群杰,杨批修.高产小麦产量形成的生理特点[J].麦类作物学报,1991(6).
作者姓名:张重义  王群杰  杨批修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张重义),河南省睢县农业局 (王群杰),河南省宁陵县农业局(杨批修)
摘    要:在豫东平原生态条件下,针对公顷产量超过7 500kg小麦产量形成的生理特点,研究了高产小麦光合作用及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植株营养生理等问题,结果表明:高产小麦叶面积指数宜平稳增降,最大叶面积指数以7.0为宜.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比叶重,对提高光合效率十分重要;群体生长率(CGR)呈双峰曲线变化,随叶面积指数(LAI)和净同化率(NAR)的增加而增加,提高小麦后期群体光合生产量是夺取高产的关键.高产小麦返青到拔节期、灌浆初到蜡熟期吸收氮素较多,而开花期是吸收磷的高峰期.从返青到拔节和从抽穗到开花是植株吸收钾的高峰期.开花后,植株体内钾素开始减少.高产小麦田土壤养分供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关 键 词:小麦  产量  生理特点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