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污泥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钝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 |
作者姓名: | 葛骁 卞新智 王艳 张盛华 褚艳春 丁敬 王小治 封克 |
| |
作者单位: |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扬州 225127;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扬州 225127;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 扬州 225007;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扬州 225127;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扬州 225127;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扬州 225127;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扬州 225127;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扬州 225127 |
| |
基金项目: |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LX13-910);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311117025Z);扬州市-校合作项目(YZ2011146) |
| |
摘 要: |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是限制污泥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污泥堆肥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及其生物迁移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用BCR顺序提取法浸提堆体中各种形态重金属,研究堆肥过程中不同形态重金属的变化规律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除Zn、Cd外,城市污泥中Cu、Ni、Cr、Pb主要以可氧化态及残渣态存在,生物有效性较低;堆肥处理改变了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使污泥中的酸溶态及可还原态的重金属向更稳定的可氧化态及残渣态转变,显著降低了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堆肥结束时Cu、Zn、Ni、Cd、Cr、Pb六种重金属残渣态含量比堆肥初始均有所增加,增幅分别达6.3%、6.7%、22.0%、15.2%、11.0%、40.5%;不同形态重金属含量与DOC含量相关性显著,而与OM相关性不强;pH主要影响可还原态及生物有效态重金属的分布,与其他形态相关性不强。
|
关 键 词: | 城市污泥 堆肥 重金属形态 相关性分析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