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铜、锌、镉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作者姓名:王美  李书田  马义兵  黄绍敏  王伯仁  朱平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 10008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郑州 45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 湖南 祁阳 42618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吉林 公主岭 136100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15)
摘    要:为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典型土壤中铜、锌、镉形态分布特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采用BCR连续提取法测定了黑土、潮土和红壤在20多年不同施肥措施(不施肥、施化肥、化肥有机肥配施)下土壤中Cu、Zn、Cd形态的含量。结果表明,黑土施用磷肥提高了Cu、Zn的酸提取态和氧化物结合态比例,施用有机肥增加了土壤Cu、Zn的酸提取态和有机结合态比例,降低了Cd的有机结合态比例;潮土单施化肥或配施有机肥均能提高酸提取态、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Zn比例;红壤施磷肥提高了Zn的酸提取态和有机结合态比例,施有机肥提高了Cu、Zn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比例。对作物籽粒和秸秆Cu、Zn、Cd浓度与其在土壤中各形态含量作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黑土中Cu、Zn、Cd的生物有效态以酸提取态为主;潮土中Zn、Cd的生物有效态以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红壤中土壤酸提取态、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Cu、Zn、Cd都具有一定的生物有效性。Cu、Zn、Cd总量和EDTA-可提取态是黑土和红壤重金属形态的主要影响因子。

关 键 词:长期施肥  重金属形态  生物有效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