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潜在风险评价 |
| |
作者姓名: | 李嘉康 宋雪英 魏建兵 郭畔 李玉双 |
| |
作者单位: | 沈阳大学区域污染生态环境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沈阳 110044,沈阳大学区域污染生态环境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沈阳 110044,沈阳大学区域污染生态环境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沈阳 110044,沈阳大学区域污染生态环境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沈阳 110044,沈阳大学区域污染生态环境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沈阳 11004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377139,41571092,21307084);沈阳市科学事业费竞争性选择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项目(LJQ2013121) |
| |
摘 要: | 为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持,采用均匀网格布点法在沈阳市沈北新区采集了不同利用类型的表层(0~20 cm)土壤样品101个,利用超声提取-硅胶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的方法分析了土壤中美国环保局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并对土壤中PAHs潜在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沈北新区表土中PAHs总量为123.7~932.5μg·kg~(-1),与荷兰土壤质量标准相比,城区绿地部分点位PAHs含量超标严重,最高达10倍以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有23.8%的样点达到重度污染级别,空间分布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的显著特征;基于毒性当量因子风险评价法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PAHs毒性当量范围为1.39~96.41μg·kg~(-1),平均值为(17.96±6.59)μg·kg~(-1),整体潜在生态风险较低。对研究区人群分别进行非致癌和致癌风险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中PAHs不会对儿童和成人产生明显的非致癌风险;土壤PAHs的致癌风险均低于10-6,经口直接摄入PAHs是致癌风险最高的暴露途径,且致癌风险较高的区域集中于城区绿地。研究区土壤整体生态风险较低,健康风险较高区域主要集中于人类活动频繁的城区绿地等,建议采取相应管理措施避免人体直接接触该区域土壤。
|
关 键 词: | 沈北新区 多环芳烃 生态风险评价 健康风险评价 |
收稿时间: | 2017-05-1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