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地区灰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
作者姓名:刘淑华  施必富  葛赏书  杨保军  刘泽文
作者单位:1.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06; 2. 南京市六合区冶山镇农业服务中心, 南京211524; 3.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农业部华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95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003031); “十二五”农村领域科技计划(2012BAD19B01, 2012BAD19B0112)
摘    要:为了明确全国不同稻区灰飞虱对吡虫啉的抗药性水平及其抗性机制,2012年采用点滴法测定了16个灰飞虱田间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和3种增效剂在10个抗性种群中对吡虫啉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安徽安庆、合肥、江苏南京、盐城和无锡5个地区种群达到高抗水平(抗性倍数为74.1~91.2);浙江杭州、台州、湖州3个种群达到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35.8~47.7),福建福州和广东广州达到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8.4~21.3),其他地区种群处于敏感性下降阶段。增效剂增效结果表明,氧化胡椒基丁醚(PBO)和磷酸三苯酯(TPP)在5个高抗种群和2个低抗种群中对吡虫啉均具有增效作用,表明P450单加氧酶和羧酸酯酶是抗性产生的主要代谢机制,而3个中抗种群中,仅PBO对吡虫啉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说明这3个种群仅有P450单加氧酶是其抗性上升的主要代谢机制。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在测定的10个种群中对吡虫啉均没有增效作用,说明谷胱甘肽S-转移酶没有参与其抗性上升。建议在中等水平至高水平抗性地区暂停使用吡虫啉防治灰飞虱。

关 键 词:灰飞虱  吡虫啉抗性  增效作用  生化机制
收稿时间:2014-02-26
修稿时间:2014-06-05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保护》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保护》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