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品种桉树林生活叶-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作者姓名:许宇星  王志超  竹万宽  
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局 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国家林业局 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国家林业局 桉树研究开发中心
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D0600505);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2014KJCX021-04,2013KJCX014-03);广东湛江桉树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项目(2016-LYPT-DW-126)
摘    要:【目的】了解雷州半岛不同品种桉树(Eucalyptus spp.)速生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氮、磷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为其科学经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雷州半岛赤桉(E.camaldulensis)、粗皮桉(E.pellida)、托里桉(E.torelliana)、尾叶桉(E.urophyll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湿加松(P.elliottii×P.oaribaea)人工林为对照,对各桉树人工林生活叶、凋落物及土壤(0~20cm)的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各桉树林分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生活叶凋落物土壤,且其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桉树品种生活叶全氮含量显著高于湿加松,有机碳含量均显著低于湿加松;托里桉凋落物全氮含量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桉树品种,与湿加松无显著差异;湿加松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各品种桉树土壤;不同品种桉树人工林凋落物C/N为39.43~63.35,表明研究区人工林凋落物分解速率较慢,氮元素成为限制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元素;8a生赤桉和10a生粗皮桉土壤C/N显著高于10a生托里桉、高于15a生尾叶桉和湿加松,说明10a生托里桉及15a生尾叶桉和湿加松表层土壤具有较快的矿化速率;相关性分析表明,生态系统内部碳、氮、磷元素已在植物、凋落物与土壤之间实现了运输和转换。【结论】雷州半岛不同品种桉树及湿加松人工林下凋落物分解速率较慢,氮元素是限制分解的主要元素;相比各桉树品种,湿加松具有较高的植物营养利用效率及固碳能力;不同桉树品种及湿加松生长限制性元素有所不同,建议在雷州半岛人工林种植过程中,及时补充多元素复合肥,充分发挥氮、磷、钾等元素的使用效果。

关 键 词:桉树  湿加松  生活叶  凋落物  土壤  化学计量特征
收稿时间:2017-02-17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