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APCS-MLR受体模型的贵州喀斯特矿区水田土壤重金属源解析
引用本文:张旺, 高珍冉, 邰粤鹰, 陈小然, 黄啸云, 何腾兵. 基于APCS-MLR受体模型的贵州喀斯特矿区水田土壤重金属源解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22, 38(3): 212-219.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22.03.025
作者姓名:张旺  高珍冉  邰粤鹰  陈小然  黄啸云  何腾兵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贵阳 5500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贵州喀斯特科学研究中心项目(U1612442)
摘    要:水田重金属污染对粮食生产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喀斯特矿区周边土壤受到地质和工矿活动的双重污染,而备受关注。为探讨贵阳市开阳县喀斯特矿区水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应用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bsolute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APCS-MLR)与地统计学分析相结合,对水田土壤中重金属Cd、Hg、As、Pb、Cr、Cu、Zn、Ni的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Hg的变异系数最强(384.56%),其均值(1.51 mg/kg)是贵州省土壤背景(0.11 mg/kg)的13.73倍,表现出很高的外源Hg富集;8项重金属均有点位超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Cd超的比例最高(47.54%),污染风险最为突出。Cd、Cr、Cu、Zn和Ni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中部,且位置相对一致;Hg的高值区分布于西南部;As的高值区分布于西北部、中部和西南部,具有明显的连续性;Pb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各重金属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似特征,高值区以点状形式分布,并未出现明显的大范围聚集区域。通过分析最终解析出3个主要污染源,Cd、Cr、Cu和Ni主要受自然源影响,其中Cd的污染来源较为复杂,受人为源的影响也较大;Pb和Zn主要是受工矿业与农业混合源的影响;Hg和As主要受到大气沉降与农业混合源的影响,特别是Hg受到极强的人为活动影响,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污染防治。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高背景矿区水田重金来源解析、水田土壤重金属综合防控和水稻安全生产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关 键 词:重金属  土壤  地统计  源解析  采矿区
收稿时间:2021-08-18
修稿时间:2021-12-20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