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SWAT模拟耕作方式与盐分对区域土壤氮运移及作物产量影响
引用本文:王维刚, 史海滨, 李仙岳, 孙亚楠, 郑倩, 张文聪, 王国帅, 周慧, 闫妍, 窦旭. SWAT模拟耕作方式与盐分对区域土壤氮运移及作物产量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22, 38(3): 55-65.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22.03.007
作者姓名:王维刚  史海滨  李仙岳  孙亚楠  郑倩  张文聪  王国帅  周慧  闫妍  窦旭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呼和浩特 010018
基金项目:国家基金项目(51769024);内蒙古水利科技重大专项(213-03-99-303002-NSK2017-M1)
摘    要:耕作方式与土壤盐渍化是影响河套灌区氮素流失及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明确不同耕作方式与盐渍化水平下硝态氮运移量及作物产量的变化,可为制定合理的灌区耕作措施及盐渍化治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揭示灌区氮素流失控制及不同作物增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验证后的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以河套灌区2种主要土壤类型为研究对象,设置不耕作(指不添加耕作管理,CK)、免耕(T1)、少耕(T2)、常规春耕(T3)和模板犁(T4)5种耕作处理,非盐化土(S1)、轻度(S2)、中度(S3)、重度(S4)4种盐分水平,研究耕作方式与土壤盐分对灌区产水量、作物吸氮量、硝态氮淋溶量及运移量、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方式与土壤盐分对区域总产水量、作物吸氮量、硝态氮淋溶量、硝态氮运移及作物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区域产水量、硝态氮淋溶量、不同水文路径(地表、侧向和地下径流)硝态氮运移量及小麦产量均随耕作混合深度与混合效率的增加逐渐减少;作物吸氮量、玉米与葵花产量均随耕作混合深度与混合效率的增加逐渐增加。与CK相比,模板犁耕作作物吸氮量平均增加11.78%,硝态氮淋溶量平均减少16.5%,有效降低了土壤养分流失和地下水污染。增加土壤盐分通过降低土壤层有效持水量,显著增加了区域总产水量、硝态氮淋溶量(草甸盐土除外)及硝态氮地下运移量,减少了作物吸氮量和作物产量。与非盐化土相比,重度盐化土处理小麦、玉米、葵花产量平均显著减少19.15%、27.31%、26%(P<0.05)。增加土壤盐分相比转变耕作方式更能影响区域产水量、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因此,为更好解决灌区污染严重和作物产量下降等问题,仍需将区域土壤盐渍化防控与治理放在首要位置。

关 键 词:土壤  盐分    SWAT模型  河套灌区  耕作方式  硝态氮运移  作物产量
收稿时间:2021-08-21
修稿时间:2021-12-01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