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黑土区坡耕地生物炭施用模式效应与土地生产力评价
引用本文:魏永霞,石国新,吴 昱,刘 慧. 黑土区坡耕地生物炭施用模式效应与土地生产力评价[J]. 农业机械学报, 2018, 49(11): 251-259
作者姓名:魏永霞  石国新  吴 昱  刘 慧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农业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903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0101)、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项目(LBH-Z17017)和农业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2017009)
摘    要:为了研究黑土区施加生物炭的施用模式,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田间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3年的观测。2015年按照生物炭的施加量共设置C0(0 t/hm~2)、C25(25 t/hm~2)、C50(50 t/hm~2)、C75(75 t/hm~2)、C100(100 t/hm~2)5个处理,2016、2017分别连续施加等量的生物炭。分析了黑土区连续3年施加生物炭后土壤理化性质、水土保持效应、节水增产效应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建立改进的TOPSIS模型对生物炭的施用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密度、p H值与施炭量均呈线性递增趋势,土壤容重与施炭量呈线性递减趋势,且使用年限越久,作用越明显;施用1年时田间持水量与施炭量呈线性递增趋势,C100处理田间持水量最大,为35.48%,连续施用2年、3年时田间持水量与施炭量呈先增后减的二次抛物线变化,均在C50处理达到最大,分别为36.20%、36.24%;3年的年径流量和年土壤侵蚀量与施炭量均呈先减后增的二次抛物线变化,连续施加2年50 t/hm~2的生物炭减流效果和抗土壤侵蚀效果最优;连续3年施加生物炭均提高了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年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最大的分别为C75(27.16%、25.3%)、C50(33.3%、27.6%)、C50(24.1%、19.8%);在不同施炭量和施用年限的条件下,改进的TOPSIS模型能客观、清晰地描述土地生产力变化过程,并总结出建议的生物炭施用模式,即连续施加2年50 t/hm~2的生物炭对土地生产能力的提升最优,其次是施加1年75 t/hm~2的生物炭。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2

关 键 词:生物炭; 施用模式; 综合评价; 土地生产力指数; TOPSIS模型
收稿时间:2018-05-17

Effect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Biochar Application Mode on Slope Farmland in Black Soil Region
WEI Yongxi,SHI Guoxin,WU Yu and LIU Hui. Effect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Biochar Application Mode on Slope Farmland in Black Soil Region[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2018, 49(11): 251-259
Authors:WEI Yongxi  SHI Guoxin  WU Yu  LIU Hui
Affiliation: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High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Survey and Research Institute;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and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High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bstract:
Keywords:biochar   application mode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oil productivity index   TOPSIS model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机械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机械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