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人工合成小麦农艺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英文)
引用本文:张思妮,王震,赵丹阳,夏雪娇,翟晓光,张拓,杨二航,丁勤,马翎健.人工合成小麦农艺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英文)[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8(4).
作者姓名:张思妮  王震  赵丹阳  夏雪娇  翟晓光  张拓  杨二航  丁勤  马翎健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南阳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摘    要:人工合成小麦是通过人工融合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2n=2x=14,DD)的D基因组与普通硬粒小麦(Triticum aestivum)(2n=6x=42,AABBDD)的A、B基因组获得的一种新型六倍体小麦,是获得基因变异的有效工具。本研究通过构建含有86份人工合成小麦和24份常规小麦的自然群体,利用102对SSR标记与4个重要的农艺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共检测出660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数为3~11个,平均为4.6个。多态性信息量(PIC)范围为0.2477~0.8971,平均为0.7235。供试材料被划分为三个亚群。2015年和2016年分别发现20个、17个与4个性状相关的位点(P0.01)。2015年,解释率为0.0398~0.2472,2016年则为0.063 9~0.191 3。这些显著性标记丰富了小麦的遗传多样性,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新的资源。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