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不同森林经营模式碳储量比较研究? |
| |
作者姓名: | 苏少川何东进 谢益林李树忠董永平 杨俊王其炳 张中瑞廖小娟 |
| |
作者单位: | 1.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 2. 福建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永安,3660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教育部博士科学点基金项目“天宝岩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林倒木分解特征及其促进森林更新的影响研究”(2010351511000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福建永林公司天然可持续经营创新理论体系研究”(2006039018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干扰计算机模拟与生态安全预警机制研究”(30870435);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林倒木基础特征与更新流形成机制研究”(2011J01071) |
| |
摘 要: | 为了明确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对天然林碳储量的影响,推动经营区森林的保护、开发和持续利用,采用间接收获法获取样品,并运用低温外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植物碳含量,对9种经营模式下天然林碳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选择采育结合的经营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森林树干、树枝和根系的碳储量,但各种经营模式下的树叶碳储量差距不大。天然林分中碳储量的分布大致服从:乔木层>枯枝落叶层>草本层>灌木层,天然林的碳储量在采育结合的经营模式下最大,保植补育经营模式下最小,在定向培育和间伐调整的经营模式下处于中等水平。林分碳储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林分各层适宜的经营模式不同。从碳储量总量上看,天然林选择采育结合的经营模式更合理,更有利于提高森林资源的碳储量,促进其形成生态、经济效益俱佳的天然混交林推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推进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
关 键 词: | 旅游影响系数 旅游影响系数 |
收稿时间: | 2012-03-26 |
修稿时间: | 2012-05-2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