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小麦花后穗部温度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引用本文:王云奇,高福莉,李傲,郭同济,戚留冉,曾寰宇,赵建云,王笑鸽,高国英,杨佳鹏,白金泽,马亚欢,梁月馨,张睿.小麦花后穗部温度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J].作物学报,2022(9):2400-2408.
作者姓名:王云奇  高福莉  李傲  郭同济  戚留冉  曾寰宇  赵建云  王笑鸽  高国英  杨佳鹏  白金泽  马亚欢  梁月馨  张睿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8M643749)资助~~;
摘    要:小麦的体温是反映小麦生态生理状态的重要参数,尽管目前已经从冠层温度的角度对小麦的体温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是小麦花后穗部温度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尚不清楚。因此,该研究以本课题筛选的抗旱性差异显著的6个品种为研究对象,调查开花期、花后7、14、21和28d及成熟期穗部温度,测定穗光合对产量的贡献率、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研究发现开花期强抗旱品种旗叶SPAD值显著高于弱抗旱品种;不同品种穗部温度均表现出先降低而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强抗旱品种最低值小于弱抗旱品种,且强抗旱品种和中抗旱品种最低值出现时间推迟1周左右;强抗旱品种穗光合对产量的贡献率、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中抗旱品种和弱抗旱品种;开花期旗叶SPAD值、花后7 d穗部温度与产量及产量要素呈现正相关关系,而花后其他时期穗部温度与产量及产量要素有负相关关系,且强抗旱品种的相关性强于弱抗旱品种。因此,穗部温度可以作为抗旱高产品种选育的参考指标。该研究不仅丰富了小麦抗旱高产理论,而且创新了小麦品种生理育种方法。

关 键 词:穗部温度  小麦  抗旱性  粒重  产量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