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交错带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的时空关联性——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为例 |
| |
作者姓名: | 孙乌仁 图雅,苏根成,迟文峰 |
| |
作者单位: | 1. 内蒙古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0;2. 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耕地动态与干暖化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干扰作用以及影响机理:以乌兰察布市为例”(41161015) |
| |
摘 要: | [目的]分析耕地变化和粮食生产的时空动态特征及其相互关联性,为研究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与粮食产量的增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遥感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和粮食产量等统计数据,采用地理学和经济学理论、技术与方法,分析区域耕地与粮食产量的时空动态格局,构建"粮耕弹性系数"反映农牧交错区耕地资源变化与粮食生产的互动关系,揭示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机理。[结果](1)1990—2000年耕地扩张明显,研究区中部、北部增加而东部减少。粮食产量逐渐上升,四子王旗粮食产量对耕地面积具有高敏感度,其它地区粮食产量对耕地数量变化的敏感度较低。(2)2000—2013年,耕地总量明显减少,耕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研究区中部和南部,粮食产量出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乌兰察布市东部和西部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产量对耕地数量变化的敏感度变低。[结论]1990—2013年乌兰察布市耕地数量变化对乌兰察布市粮食产量的影响显著。全市粮食产量对耕地数量变化的敏感度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且2000—2013年的敏感度相对1990—2000年而言较低。
|
关 键 词: | 农牧交错带 耕地 粮食生产 时空变化 乌兰察布市 |
收稿时间: | 2015-10-20 |
修稿时间: | 2015-11-06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