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东海中、北部及黄海南部海域底层渔业生物多样性时空分布特征
作者姓名:刘勇  程家骅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90
基金项目:农业部专项东海区海洋捕捞基础信息动态采集分析(2011-2015);农业部专项中日暂定水域渔业资源调查(2011-2015);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摘    要:为研究和认识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和海洋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实验依据2000年4个季度大面积定点底拖网的调查数据,利用海洋生态学研究常用的多样性指数,采用聚类的分析方法和空间投射的图示方法,对东海中、北部及黄海南部海域底层渔业生物多样性季节间的分布变化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归纳,探讨了生物数量和重量季节变化不统一的可能原因,并分析了多样性与生物重量和数量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各季站点均可分成多样性水平高、中、低3个类群,各类群呈点、线和块状分布,且呈现中心、夹层和外层分别由高、中、低多样性类群构成的"三明治"结构或组合。各季"三明治"结构分布可能与渔业资源的生理周期洄游活动相关,结构中心水域可能对应多数渔业生物洄游活动主要范围。各季均出现高、低多样性类群直接相联、多样性呈现空间上跳跃性变化的水域,这些水域的资源生物量普遍相对较低,但一般都是毗邻生物量相对较高水域,其分布范围与毗邻相对高生物量水域的绝对生物量水平呈负向关系。春、冬季各类群对应生物平均重量和数量等级一致,而夏、秋季则不一致,这可能与各季渔业生物产卵、生长、补充等不同生命周期过程相关。不管重量还是尾数,多样性指数随生物量增加而下降的情形均多于增加的情形;多样性指数随生物尾数增加的正向关系明显高于与生物重量之间的正向关系。

关 键 词:底层渔业生物群落  多样性  时空分布  东海  黄海
收稿时间:2016-04-25
修稿时间:2016-09-27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