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苧麻不同群体结构的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Ⅱ.光合生产及产量变异
引用本文:胡立勇,杨曾盛.苧麻不同群体结构的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Ⅱ.光合生产及产量变异[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6(2).
作者姓名:胡立勇  杨曾盛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 (胡立勇),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杨曾盛)
摘    要:供试品种“细叶绿”在1000—2500蔸/亩种植密度下,随密度增加,叶片的比叶重增加,单位面积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速率有降低的趋势,在三季麻的生育后期都表现比较明显,高密度群体在光合速率日变化中具有优势。三季麻的单茎干物质积累分别表现出对数增长、直线增长、抛物线增长。收获时的地上部干物质分配,叶占50%左右,茎占46—56%,其中皮骨几乎相当。三麻时生殖器官占4%左右。日照辐射强时,叶的分配率增加。在1000—2500蔸的范围内,适当增加密度,有利于提高新麻园的纤维产量和质量。

关 键 词:苎麻  群体结构  光合作用  干物质积累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