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椽竹出笋与幼竹生长规律
摘    要: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耐寒性较好的丛生竹种——椽竹Bambusa textilis var.fasca资源,在福建省建瓯市对椽竹的自然出笋和幼竹生长规律进行了观测分析(隔2 d观测1次),采用有序样本聚类法划分椽竹的出笋期,并用Logistic和Richards曲线模拟了椽竹幼竹高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椽竹的自然出笋期为5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中7月中旬出笋的新竹成竹率最高(85.5%)。椽竹出笋期划分为初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盛期(6月中旬至9月中旬)和末期(9月下旬至11月上旬)3个时期,其中出笋盛期的笋数量占全期的80.7%,成竹率达70.7%。2较早(6-7月)出笋的新竹,高生长历期较长(最长达116 d),8月出笋的新竹秆高生长总量最大(平均达7.8 m)。椽竹幼竹高生长过程用Logistic和Richards曲线模拟效果较好,呈"慢—快—慢"的规律。36-9月出笋的新竹笋箨开始脱落的时间分别在7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上旬和10月中旬;6-7月出笋的新竹在9月下旬开始抽枝,8月出笋的新竹在10月中旬开始抽枝;在8月中旬前出笋的新竹基本当年能完成抽枝长叶,其后出笋的新竹至来年4-5月才能完成抽枝长叶过程;在出笋末期出笋的新竹由于生长期较短,新竹木质化不完全,笋箨基本不脱落,枝芽受低温抑制极少萌发,冬季极易遭受冻害而死。研究结果为椽竹林科学培育及快繁育苗奠定了基础。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