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寡肽的营养研究新进展
引用本文:胡瑞江.寡肽的营养研究新进展[J].猪业科学,2001,18(2):43-45.
作者姓名:胡瑞江
作者单位:江西省金牛集团养猪育种中心,
摘    要:过去一直认为蛋白质必须水解为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其实,大量寡肽可 逃脱被消化成游离氨基酸的命运,而直接以肽的形式吸收进入体循环。 最近一二十年来,对肽的营养研究主要集中在寡肽的吸收机制,寡肽与游离氨基酸 吸收的关系,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寡肽的释放规律,寡肽的转运和代谢规律,寡肽对内分泌 、氮沉积、组织蛋白质周转代谢的作用和影响,肽的生理活性作用。通过研究,对肽的代谢 特点和营养作用已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1 寡肽的吸收机制及其特点 血液循环中肽类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消化道吸收;②机体合成;③体蛋 白分解;④肠外营养方式,如皮下、肌肉、静脉注射含二肽的氨基酸溶液;⑤服用具有肽类 结构的药物。其中第一种是血液循环获得肽类最主要的方式(Adibi,1997)。 寡肽的吸收机制与游离氨基酸完全不同。游离氨基酸的吸收是一个主要依靠Na + 泵的主动转运过程,而寡肽的吸收是一个主要依赖H+或Ca2+离子浓度电导而进 行的消 耗能量的转运过程。大多数寡肽的吸收和转运需要一个酸性环境,1分子肽需2个H+ 。肠粘膜上存在肽的转运载体。 Daniel(1994)认为,肽载体转运能力可能高于各种 氨基酸载体转运能力的总和。

文章编号:1008-9381(2001)02-0043-03
修稿时间:2001年1月2日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