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植酸含量与植酸酶活性聚类分析 |
| |
作者姓名: | 李颖睿 陈茹梅 朱伟 阎俊 何中虎 张勇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北京 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1;3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 455000;4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MMYT)中国办事处,北京 100081 |
| |
基金项目: | 本研究由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Harvest-Plus挑战计划项目(HPC#8273),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2AA101105)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资助。 |
| |
摘 要: | 植酸含量与植酸酶活性是影响铁、锌等微量元素生物有效性的关键因子。2009—2010和2010—2011年度,在河南安阳种植212个黄淮麦区代表性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分析其籽粒植酸含量和植酸酶活性。结果表明,这2个指标变异范围较大,植酸含量为2.18~13.37 g kg–1,平均5.72 g kg–1;植酸酶活性为10~1759 U kg–1,平均657 U kg–1。品种及品种与年度互作效应显著影响植酸含量和植酸酶活性,以品种效应较大。根据植酸含量与植酸酶活性将参试品种分别聚为5类,类间植酸含量和植酸酶活性差异显著。石麦12、衡4568、洛麦21和济麦096141的植酸含量较低,且植酸酶活性较高,可作为进一步改良植酸含量和植酸酶活性的亲本。
|
关 键 词: | 普通小麦 植酸含量 植酸酶活性 营养品质 |
收稿时间: | 2013-06-2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