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生植物堆肥在太湖稻麦体系的适宜用量
引用本文:陶玥玥,王海候,施林林,周新伟,陆长婴,沈明星.水生植物堆肥在太湖稻麦体系的适宜用量[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24(3):712-719.
作者姓名:陶玥玥  王海候  施林林  周新伟  陆长婴  沈明星
作者单位: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部苏州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江苏苏州 21515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207);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70325);苏州市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KJ[18]302)资助。
摘    要: 【目的】 太湖流域水体及集约化水产养殖产生大量水生植物残体,制作堆肥是主要的利用途径。本文基于稻麦稳产与土壤培肥下,研究了水生植物堆肥农田适宜施用量,促进环太湖地区水体中植物残体的高效利用。 【方法】 2012—2016年连续4年在环太湖地区布置田间定位试验。以目前稻麦生长季尿素氮的常规施用量270和225 kg/hm2为基础,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 (CK);施尿素氮 (U);施用水生植物堆肥,用量分别为尿素氮的1.0、1.5、2.0、2.5和3.0倍 (M1.0、M1.5、M2.0、M2.5和M3.0)。测定了稻麦产量、氮磷钾吸收量、土壤养分及pH变化。 【结果】 试验第1年,M1.0、M1.5处理水稻产量与常规尿素处理相当,M2.0、M2.5和M3.0水稻产量显著提高15.4%~28.6%。试验第2至第4年,堆肥各处理与尿素处理水稻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与水稻相比,水生植物堆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试验第1年,小麦产量基本随着有机氮施用量升高呈增加趋势,各堆肥用量处理间差异显著;试验第2至第4年,M2.5和M3.0处理间小麦产量无显著差异,仍显著高于尿素处理。施用堆肥处理水稻、小麦植株吸氮量均低于常规尿素处理,但显著提高了磷、钾吸收量。连续8季施用有机肥后,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M2.0~M3.0处理土壤全氮显著提高了48.7%~89.9%,M1.5~M3.0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了42.1%~104.2%, M1.0~M3.0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了4.5~17.9倍,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了3.4~11.2倍。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常规尿素处理土壤pH下降,而有机肥施用处理土壤pH提高0.66~1.31个单位,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稻麦产量与土壤碳氮及钾含量显著正相关。 【结论】 水生植物制备有机肥,不仅是太湖流域水生植物废弃物的有效出路,合理施用水生植物堆肥还可以提高稻、麦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作物对磷钾的吸收,减缓土壤酸化程度,是太湖农作区经济和环境双赢的技术措施。综合考虑稻、麦产量与控制农田磷钾过量,水生植物堆肥施用量应控制在1.5倍于常规尿素氮的有机肥氮施用量较为合适。

关 键 词:水生植物有机肥    水稻–小麦    籽粒产量    养分吸收    土壤肥力
收稿时间:2017-08-08

Appropriate quantity of aquatic plants compost for rice-wheat rotation system in Taihu Lake region
TAO Yue-yue,WANG Hai-hou,SHI Lin-lin,ZHOU Xin-wei,LU Chang-ying,SHEN Ming-xing.Appropriate quantity of aquatic plants compost for rice-wheat rotation system in Taihu Lake region[J].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2018,24(3):712-719.
Authors:TAO Yue-yue  WANG Hai-hou  SHI Lin-lin  ZHOU Xin-wei  LU Chang-ying  SHEN Ming-xing
Institution: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Taihu Lake District/ Key Scientific Observation & Experiment Station of Paddy Field Eco-environment,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Suzhou, Jiangsu 215155,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