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黄土高原南部不同减氮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作者姓名:董强  吴得峰  党廷辉  郭胜利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凌 7121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D0800105)
摘    要:【目的】研究了不同减量施氮模式对黄土高原南部春玉米产量、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提出科学施肥模式,旨在指导当地玉米施肥、保护环境安全。【方法】在黄土高原南部沟壑区农田连续进行了3年的田间试验,供试作物为春玉米,一年一熟,采用半覆膜种植方式。试验设不施氮(CK);传统施肥模式(Con,施尿素N 200 kg/hm2);减氮模式Ⅰ(Mod Ⅰ,施尿素N 160 kg/hm2);减氮模式Ⅱ(Mod Ⅱ,施尿素N 160 kg/hm2和加一定量的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减氮模式Ⅲ(Mod Ⅲ,施脲甲醛N 160 kg/hm2)5种处理。调查了玉米产量、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和氮素利用率。【结果】三种减量施氮模式较传统施氮模式施氮量减少20%的情况下,玉米产量连续三年无显著变化(P 0.05),相差0.1~0.5 t/hm2。与Con相比,Mod Ⅰ、Mod Ⅱ、Mod Ⅲ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及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20.2%~23.2%和21.9%~23.7%,0-200 cm土层NO3--N的残留量分别减少了90.7、97.3、100.7 kg/hm2,其降幅依次为44.7%、47.9%、49.6%。【结论】连续三年减少20%的施氮量不影响春玉米产量及吸氮量,可提高氮肥的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显著减少土壤剖面NO3--N残留量。在同一施氮量下,添加硝化抑制剂或施用缓控释肥对硝态氮残留量减少作用不甚明显。

关 键 词:春玉米   减量施氮   硝化抑制剂   缓控释肥   硝态氮
收稿时间:2017-08-03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