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地震带坡耕地土壤侵蚀对有机碳迁移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苏正安 李艳 熊东红 董一帆 张素 张宝军 |
| |
作者单位: | 1. 绵阳师范学院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绵阳 6210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2. 绵阳师范学院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绵阳,621000;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
| |
基金项目: | 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ESP2013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1313);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4JY0067) |
| |
摘 要: | 坡耕地土壤再分布对土壤有机碳(SOC,soil organic carbon)迁移的作用机制研究已成为土壤侵蚀学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极少有研究关注地震后生态脆弱的龙门山地震带坡耕地土壤侵蚀机理及其导致的土壤有机碳再分布规律。该研究选择龙门山地震带内(都江堰市)一块陡坡耕地和一个梯田系列,采用137Cs法和野外调查,对比分析强震导致田埂垮塌和未受损情况下坡耕地土壤侵蚀空间变化特征和有机碳运移变化机理。结果表明,该区黄棕壤有效137Cs背景值为1 473 Bq/m2;坡度较小的坡式梯田内部上坡表现为侵蚀,下坡表现为沉积,同时,上部梯田的侵蚀速率高于下部梯田,但整个梯田系列净侵蚀量非常小,这表明梯田之间由于缺乏田埂的保护,水力也起着侵蚀、搬运上坡梯田土壤的作用,但是整个坡式梯田系列可以起到较好的保土作用,同时,坡式梯田内部主要以耕作侵蚀为主,是造成梯田上部坡位土壤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陡坡耕地的地形为复合坡,由于田埂垮塌导致其土壤侵蚀速率显著高于坡式梯田系列,在整个坡面上,除了坡顶土壤侵蚀速率高之外,下坡坡度变大(曲率较大)的部位土壤侵蚀速率也非常高,同时,土壤沉积也发生在2个坡位(中下坡坡度较缓的部位和坡脚部位);在梯田系列和陡坡耕地上,SOC与土壤137Cs的空间变化规律较为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在龙门山地震带,质量较好的石埂梯田仍然发挥着较好的土壤保持效果,同时,耕作侵蚀是该区坡耕地上一种重要的土壤侵蚀形式,在制定相应的土壤保持措施时,必须充分考虑耕作侵蚀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此外,该研究结果还表明采用137Cs核素示踪技术可以比较科学地解释该区域的土壤侵蚀速率和SOC的空间变异规律。
|
关 键 词: | 土壤 有机碳 侵蚀 水 耕作 坡式梯田 137Cs 龙门山地震带 |
收稿时间: | 2015-07-21 |
修稿时间: | 2015-12-04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