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旋耕深度、施氮量和栽植密度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分配利用的影响
引用本文:李美玲,王文第,韩凯,王术,黄元财,王岩,贾宝艳.旋耕深度、施氮量和栽植密度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分配利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4):55-61.
作者姓名:李美玲  王文第  韩凯  王术  黄元财  王岩  贾宝艳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辽宁沈阳 110866;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辽宁沈阳 110866;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辽宁沈阳 110866;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辽宁沈阳 110866;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辽宁沈阳 110866;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辽宁沈阳 110866;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辽宁沈阳 110866
摘    要:采用裂区试验,以常规粳稻沈稻505和杂交粳稻粳优165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肥密水平和2种旋耕深度,测定分析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等相关指标,研究旋耕深度、施氮量和栽植密度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分配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旋耕深度、2个品种的4个肥密处理水平均表现为N3处理的产量高于其他处理,粳优165达到显著水平;2个品种的深旋肥密处理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平均值均高于浅旋处理.2个时期植株各部位的含氮量、氮素积累量均表现为深旋N3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深旋高于浅旋,粳优165高于沈稻505.氮素农学效率表现为粳优165深旋与浅旋的N3处理均高于N1、N2处理,最大值为深旋N3处理;而沈稻505深旋与浅旋的N2处理均高于N1、N3处理,最大值为浅旋N2处理.氮肥偏因素生产力为浅旋粳优165、沈稻505及深旋沈稻505的N2处理显著高于N1、N3处理,深旋粳优165的N2、N3处理显著高于N1处理.氮肥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均为2种旋耕深度2个品种的N3处理均显著高于N 1处理.由此可见,氮肥适当后移配合深旋处理可提高水稻产量,减氮增密可不同程度提高氮肥偏因素生产力.

关 键 词:水稻  旋耕深度  肥密处理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