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阿克苏河中游荒漠河岸林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
作者姓名:史浩伯  孙桂丽  王桂华  陈亚宁  李卫红  李路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林学与园艺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农业大学 林学与园艺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干旱区林业生态与产业技术重点实验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内蒙古农业大学 沙漠治理学院 沙地(沙漠)生态系统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中国科学院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中国科学院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农业大学 林学与园艺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软科学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生态保护与建设"(2016-R2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61046;41361093);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课题(KFJ-STS-ZDTP-036)
摘    要:[目的]探究阿克苏河中游荒漠河岸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稳定性及其之间的关系,在物种水平上对当前群落植物组成的复杂性及部分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为荒漠河岸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格局分析法,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聚类分析以及M.Godron稳定性测度对植物群落进行综合评估。[结果]阿克苏河中游荒漠河岸林主要的植物种群均呈现聚集分布的格局,群落结构简单,具有单寡种优势群落的特征。不同地段的植物群落物种分布较为均匀,但丰富度与多样性的高低略有起伏;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根据环境因子的聚类结果可分为6个群丛,其中有3个群丛的物种多样性较低。物种组成与土壤水分的关联较为密切;当前植物群落尚未达到稳定阶段,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者之间并无任何直接联系。[结论]单一以河水漫灌的方式促进该地区植物多样性的恢复具有一定的困难,考虑以胡杨、柽柳为主要格局,种植深根系的乔灌木以营造局部地区小气候,间接优化生境的方式对荒漠河岸林的植被恢复更为有利。

关 键 词:物种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荒漠河岸林  阿克苏河
收稿时间:2019-08-18
修稿时间:2019-10-26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