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核异质滇I型粳稻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光合特性 |
| |
作者姓名: | 苏家秀 谭学林 徐津 李伟华 海梅荣 王婷 |
| |
作者单位: | 1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 |
| |
基金项目: |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BB007);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0AA101301)资助 |
| |
摘 要: | 滇I型不育系和保持系是我国粳稻杂种优势利用最主要的技术体系之一。本研究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79对滇I型同核异质粳稻不育系及保持系上三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 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限制值(Ls)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结果表明,不育系间及保持系间的光合参数在3个叶位上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基因型间的这种显著差异为高光效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基础。同一叶位上不育系与保持系间的光合参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除SPAD值外,其他光合参数值在不育系与保持系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不育系的SPAD值显著大于保持系。叶绿素相对含量不是粳稻提高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滇I型细胞质对光合作用没有负效应;利用滇I型细胞质转育的不育系的叶绿素含量很可能有所提高。基于剑叶光合参数值对保持系及不育系的聚类,不育系和保持系可分别分为高和较低光合速率的类型。本研究为滇I型不育系的高光效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可作为杂交粳稻高光效的理论参考。
|
关 键 词: | 同核异质 不育系 保持系 滇型杂交粳稻 光合特征参数 |
收稿时间: | 2011-02-1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学报》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