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作物秸秆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李硕 把余玲 李有兵 等 |
| |
作者单位: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
| |
基金项目: |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288,31071863) |
| |
摘 要: | 【目的】研究小麦和玉米秸秆以不同方式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为寻求最佳秸秆还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以连续7季秸秆均还田土及不还田土为供试土壤,研究培养60d后,小麦、玉米秸秆与土壤混匀还田和覆盖于表层还田对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微生物量碳(MBC)含量,LOC/TOC、MBC/TOC和土壤蛋白酶(PROT)、脱氢酶(DHA)活性的影响。【结果】与不添加作物秸秆相比,无论以何种方式还田,添加小麦或玉米秸秆均明显增加了还田土与不还田土的TOC、LOC、MBC含量,LOC/TOC、MBC/TOC和PROT、DHA活性。还田土的TOC、LOC、MBC含量和PROT、DHA活性均明显高于不还田土;添加小麦秸秆处理土壤的TOC、LOC含量明显高于添加玉米秸秆处理;秸秆与土壤混匀还田处理的TOC、LOC含量和PROT、DHA活性均明显高于秸秆覆盖于表层还田处理;秸秆类型和还田方式对MBC含量、MBC/TOC无显著影响。作物秸秆腐解过程中LOC含量和PROT活性可较为敏感地反映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结论】无论是在还田土还是不还田土中,作物秸秆与土壤混匀还田均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
|
关 键 词: | 土壤种类 作物秸秆 有机碳组分 酶活性 |
收稿时间: | 2013-12-2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