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铅污染条件下小飞蓬的铅积累与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响应
作者姓名:甘龙  罗玉红  李晓玲  胥焘  戴泽龙  王林泉  黄应平
作者单位:1.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 443002;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 443002;2.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 443002;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 443002
基金项目:国家水专项子课题(2012ZX07104-003-04);科技惠民计划项目(S2013GMD100042);湖北省创新群体项目(2015CFA021)
摘    要:为明确不同浓度铅胁迫对小飞蓬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程度,揭示小飞蓬对重金属铅耐性的生理机制,设置五个铅浓度梯度(0、200、500、1000、1500 mg·kg~(-1)),研究在不同铅胁迫条件下,小飞蓬的生物量(干重)、铅积累、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铅浓度为1500 mg·kg~(-1)时,小飞蓬的生物量(干重)、株高和叶绿素含量都受到显著的抑制(P0.05)。当铅浓度在1000 mg·kg~(-1)以下时,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 P)、电子传递速率(ETR)和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当铅浓度达到1500 mg·kg~(-1)时,Fv/Fm、q P、ETR、Fv′/Fm′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表明铅浓度小于1000 mg·kg~(-1)时,小飞蓬的反应中心光合活性未受到影响,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小飞蓬地上部与地下部的铅积累随铅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当铅浓度达到1000 mg·kg~(-1)时,地上部与地下部的铅积累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40.2 mg·kg~(-1)和333.5mg·kg~(-1),表明在铅污染区小飞蓬具有较强的铅积累能力。综上所述,小飞蓬在1000 mg·kg~(-1)以下的铅污染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因此可考虑将小飞蓬作为铅污染土壤修复的潜在物种。

关 键 词:小飞蓬  铅污染  荧光参数  生物量  铅积累
收稿时间:2016-11-29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