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
引用本文:辛盛鹏,侯学苏.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2(2).
作者姓名:辛盛鹏  侯学苏
作者单位:北京市兽医实验诊断所,北京市兽医实验诊断所
摘    要:1990年7月,某乌鸡场暴发一种传染病,造成大批死亡。该场共有43日龄乌鸡1950只,已接种过2次新城疫苗,病鸡主要表现精神沉郁,水样腹泻,粪便呈绿色,战栗,极度虚弱,迅速死亡。5天内共死亡610只,死亡率达31.3%。对病死的10只乌鸡剖检,其中6只胸肌和大腿肌肉条状出血,4只法氏囊明显肿大,表面条状或广泛性出血,切开法氏囊,内有粘糊状渗出物,5只腺胃乳头周围、腺胃与食道交界处出血。肾脏轻度肿大,脾脏肿胀。无菌取死亡乌鸡肝、脾接种于营养琼脂、马丁肉汤,均未见到细菌生长。取病变法氏囊制备抗原5份,按常规法进行琼扩试验,结果,抗原与标准阳性血清之间均出现清晰的沉淀线,作荧光抗体检查,在淋巴滤泡的皮质和髓质部见有大量亮绿色荧光。根据鸡群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培养,琼扩和荧光抗体试验,确诊为传染性法氏囊病。乌鸡发生该病尚很少见。鉴于多数乌鸡场不进行IBD免疫,因此建议今后对乌鸡亦应进行IBD的常规免疫。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