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全氟辛烷磺酸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与致畸效应
引用本文:刘笑楠,吴昊,郑丽利,许佳,高雪忠,高斐斐,江敏.全氟辛烷磺酸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与致畸效应[J].水产科学,2023(1):11-20.
作者姓名:刘笑楠  吴昊  郑丽利  许佳  高雪忠  高斐斐  江敏
作者单位:1.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2.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4. 上海市奉贤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摘    要:为验证全氟辛烷磺酸对鱼类胚胎的毒性作用,采用静态染毒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全氟辛烷磺酸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和致畸作用。试验结果显示,全氟辛烷磺酸对斑马鱼胚胎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7.81、6.58、3.44、2.67μg/mL,安全质量浓度为0.27μg/mL,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为高毒。全氟辛烷磺酸质量浓度越高,胚胎孵化率越低、死亡率越高,并伴随明显的心率增加、行动迟缓等现象。在全氟辛烷磺酸胁迫下,斑马鱼胚胎发育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畸形现象:囊胚期(2.7~6.0 h)出现卵凝结,卵黄细胞隆起不明显;原肠胚期(6.6~10.6 h)出现卵黄外突、原肠外突和卵凝结;分裂期(12.1~23.8 h)胚胎尾部畸变和卵黄囊异常;成形期(23.8~52.1 h)胚胎出现心肌肿大、心率不稳、后静脉血流减慢或停止、脊椎和尾部弯曲、色素沉积减少等现象;孵化期(54~80 h)幼鱼出现明显的尾部萎缩和曲折、色素沉积减少、脊椎弯曲、心包腔肿大等现象。当全氟辛烷磺酸质量浓度为1.00~1.58μg/mL时,其致畸作用相对较弱;质量浓度在2.51~10.00μg/mL时,会诱导胚胎出现...

关 键 词:全氟辛烷磺酸  斑马鱼胚胎  急性毒性  致畸效应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